热门搜索:
时间:2014-03-19 15:31 | 作者:Hida | 文章来源:【Hi-Fi粉丝团】 | 点击次数:800次
hifi,hifi耳机,hifi音响,hifiDIY,hifi器材,耳机推荐,音箱推荐,Hi-Fi粉丝团,hififn
每个行业里,都会有几个德高望重的人物.而在HiFi这个行业中,很难出现这样的人物,原因其实很简单,声音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东西,也许很多人在圈子里的念头并不少,获得了很多发烧友的认可,但是可能永远不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德高望重"的位置,因为每个人喜欢的声音都不同.但是不得不承认,HiFi圈子里也有很多前辈们,至少对于这个行业的看法和认识,还是大部分人都认同的.
对于本次的高端耳机横评来说,集合了几乎市面中现售的所有旗舰以及次旗舰产品.对于这些售价高昂的顶级产品来说,并不是每个普通消费者都会去掏钱购买的.而对于发烧友来说,这些产品很多依然会觉得价格过于昂贵.耳机市场毫无疑问的在这几年中迅速的发展着,每个厂商都在以非常迅速的速度更新着自己的产品线,哪怕是旗舰.而对于这样的一个市场来说,现状究竟是一个良性的、高速发展的情况,还是一种类似于价格虚高厂商只是用价格来吸引眼球赚取利润?也许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至少对于普通消费者和发烧友两种人群来说,他们对于高端耳机的看法以及自己是否会掏钱购买的几率就完全不同.
本次横评笔者专门邀请到了耳机或者发烧圈内的几位老烧和在论坛、博客、微博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朋友来撰写自己对于高端耳机市场目前的看法.他们分别是高保真音响的主编潘志强先生、林盛电声的林SIR、HiFiMAN创始人南开米饭、耳机俱乐部小白、资深发烧友&线材耳机设计师大黄.这五个人对于现在的高端耳机市场究竟会有如何的看法?不妨一起来看看吧.
喜忧参半的新兴增长点-潘志强
如果对Hi-Fi音响市场有所关注,您会发现,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电子技术的改朝换代,传统的音响产品也在或主动或被动地跟着改变.音响市场的热点不断,但是在2000年之后,这些热点越来越与互联网络、个人电脑、数字技术等关系越来越密切.随着苹果ipod播放器的兴起,数字音乐文件逐渐为年轻的音乐爱好者所接受,CD唱片的销售江河日下,以至于诸如Philips这样的唱片业巨头也不得不遗憾出局,CD唱片规格的制定者之一也成为这个数码时代的失落者.
传统的立体声音响市场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音响器材的两极分化严重:一方面是诸如卡玛、高文、FM这样的顶尖大牌不断推出价格超高的巅峰产品,音响市场的金字塔尖从来就不会冷清;另外一方面,价格便宜的便携器材遍地开花,数字播放器、耳机、耳放成为市场的新兴增长点,吸引了无数年轻的发烧友.
耳机产品从来没有如此热门过.从深层次的原因来看,传统的Hi-Fi音响产品越来越贵,房价越来越高,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年轻的发烧友已经很难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空间和足够的预算来消费传统的由音箱、放大器和CD机组成的播放系统了,便携的播放器加上耳机、耳放,已经能营造出不错的还原效果;加上诸如魔声等时尚耳机在年轻潮人中的示范作用,耳机不仅是听音乐的利器,也成了时尚配件和潮流单品,耳机,从来没有这么热销过,不管是几百元的还是几千元上万元的,真真是赶上了好时候,在传统音响器材销售下滑的年代,耳机无疑成了一片蔚蓝的南海.
也从来没有这么多品牌前仆后继地投身耳机制造过,传统的耳机制造大牌如索尼、森海塞尔、AKG、拜亚动力、铁三角等推陈出新的速度加快了,更有很多原先不做耳机的品牌也参合进来了,新兴品牌我就不一一例举了,成功的不少,不太成功的也混了个脸熟.不仅如此,很多生产音箱的品牌也坐不住了,耳机市场这么火,做音箱的也算是生产重播设备经验丰富,音箱和耳机有若干相似之处,能尽快挤入这个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们看到B&W、Focal、KEF、Bose、杰士等争先恐后都加入了耳机产品的竞争行列.
品牌越来越多,但是,说实话,这几年来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能有购买冲动的新品,其实也只是传统大牌森海塞尔的HD800、拜亚动力的T1等少数产品,绝大多数只留下"外观漂亮"或者某一方面表现不错的印象;更有很多产品价格不菲,但是听完之后让人吐槽不已……当然,市场需求是不同的,我的评判不一定就符合别人的心意.
不管怎么说,耳机市场的热闹,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选择,更多选择更多精彩,这不是坏事;耳机间的竞争,也会让价格回归合理,这些都是发烧友的福音.但是,产品多了,各种宣传也真真假假分不清,不光是耳机,播放器、耳放、配件,这些东西该如何选择,也越来越复杂.这我只能说一句:目前市场产品良莠不齐,看似五花八门精彩不断,实际上经得起考验的并不多,您最好是相信自己,多听多比较,会得到最真实的感受;您的选择,才是最符合自己需求的最佳选择.
不知道再过3年,耳机市场是否还能保持今天的热度?不管怎么说,我们见证了这段热闹非凡的历史,过些年来回顾音响发展历程,这都是跳不过去的一段精彩时光.
发烧友的逐渐大众化-林SIR
"为什么喜欢的东西忽然变得大众了,会有被人抢了老婆的感觉?"
这是前些天清华南都上的一篇帖子,引发了广泛讨论,毕竟这种"忽然一大群看上去很2的人忽然出于各种因由喜欢上了你喜欢的事物并且导致你犯恶心"的心态谁都经历过,在每一个由小众变得不那么小众甚至大众的区域也都在发生着类似的事情,包括耳机.
近两年来耳机可谓是火了--无数厂牌脱裤子下海,无数型号目不暇接的发布,每家都有自己的旗舰,一个赛着一个的比噱头比风头,就一个字儿"贵!",但是这些旗舰里真正兼具足够高的素质水准和较好乐感的作品却非常寥寥,许多都是名不副实的眼球类奢侈品,很多上个时代的老型号依旧被发烧友公推为最优秀的作品,而没有呈现出"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景--这其实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必然之路:厂家要挣钱就要迎合大众,而当耳机被大众注意且消费者的主体类型被扩充稀释甚至变更之后,原先那群消费者必然会在整个产业以及核心审美都新旧更迭的时刻产生失重感,甚至传统耳机发烧友和新的耳机消费群体产生一定的对立情绪,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文化艺术音乐不是科学研究,需要证伪证实存疑,它更多是一种存在即合理的现象,它永远在变却又长久留存.对于如今的众多耳机,包括众多旗舰耳机,尤其是很多新的旗舰耳机,其调音、设计、包装、价值观等各方面的转变,我不愿做任何前瞻性的评判.我更愿意聆听他们各自的改变和坚持、浮躁或沉稳,更愿意感受和记住这一切,是非对错交给明天,交给明天的其他人.
总之不是我,在音乐和耳机面前,我只是个聆听者而已--让我们抛开是非,把一切都交给耳朵吧.
价高未必质高 高端耳机的思考-南开米饭
几年以来,贵价时尚耳机的风靡一时, 随之而来的就是发烧耳机的旗舰型号也越来越贵.而声音是否真的对得起价格,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了.
耳机无非分为动圈,平板,静电三类.旗舰耳机型号当中,森海塞尔,拜亚和akg三家德系品牌都是动圈.这三家目前的旗舰产品包括hd800和t1等.动圈喇叭的效率高,但是失真较大,在音箱里往往使用多个喇叭分别负责不同频段.但是由于耳机内空间小,无法容纳庞大的发烧级分频器元件,因此很难控制频响曲线的均衡和全频带内的较低失真.正因为如此,三大德系品牌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降低灵敏度,提高对耳机放大器的要求来达到降低失真的目的.因此耳机的成本没有提高但是可以卖高价了,放大器的复杂程度和价格也都上去了,商家皆大欢喜,但发烧友付出的经济代价大大提高.不厚道.
平板耳机作为发烧耳机的新贵.以hifiman和Audeze为代表的平板耳机产品音质相对于动圈耳机是有天然优势的:失真低,频响宽.但是同样的,他们的问题在于由于平板耳机的效率较低,只好扩大磁体规模,由此带来了重量过重的问题很难解决.超重直接连着的就是佩带舒适度低.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平板耳机很难挑战动圈旗舰耳机的地位并且进入主流.本人所在的hifiman团队正在为此努力,并且已经获得了里程碑意义的成果.
静电耳机是耳机市场皇冠上的明珠.该产品无法大批量生产,驱动必须配备专用高电压耳放,耳放对音质的影响极大.这三点决定了静电耳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无法普及,只能在高端市场立个形象而已.另外,目前stax的旗舰产品虽然是天价,但是音质并不全面,偏薄缺少下盘,不及二十多年前的古董旗舰森海塞尔he90平衡性好.
综上所述,旗舰耳机还需努力,我们hifiman团队也会继续努力,为了行业的发展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顶级耳机-耳机俱乐部小白
耳机发烧友所谓的"顶级耳机",比较早期的代表作品,是AKG K1000、森海塞尔Orpheus、HD540G、Sony R10、Stax Omega等几个.那几个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制品,体现了当时Hi-Fi耳机的顶峰.这几个作品里,Orpheus静电耳机、Omega静电耳机,都是必须搭配厂家原配驱动装置的.K1000是一副灵敏度很低的动圈耳机,设计超前,等于是一对挂在头上的彻底开放式的小喇叭,厂家也提供了原配的放大器(委托另一厂家设计的),其设计理念有些类似于日本Stax的所谓Earspeakers(挂耳喇叭).索尼的R10耳机,当年售价2万多元,是最贵的动圈耳机,其设计也是搭配索尼R10系列里的前级放大器的.
因此可见那一批的顶级耳机,大多是有原配驱动装置的,而且我们可以看到,除了R10外,它们都是开放式的设计.从耳机原理上看,开放式的设计,确实带来更为开阔和自然的声场表现.我们知道,耳机的最大缺陷就是存在头中效应(In-head Effect),声场不如喇叭那么开阔和自然.开放式的耳机设计更容易达成比较自然和开放的音场,减轻耳机的头中效应.值得注意的是索尼R10虽然是封闭式的设计,但在声场方面同样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可以说是封闭式耳机声场表现的翘楚.
森海塞尔Orpheus静电耳机,分为大小两款,但都很快停产了,没有成为延续生产的产品型号.其动圈耳机系列里,从HD540G开始,直到后来的HD560、HD580、HD600、HD650,这条产品线下来,款款都成为经典之作,特别是HD580和HD600,成为高档耳机里的常青树型号.直到今天,HD600这个型号仍然在产,虽然已经有了更新设计的HD700、HD800.
从森海塞尔HD800问世开始,顶级动圈耳机的价位拔高到了超过1000美金的水平.此后就诞生了拜亚动力Tesla 1、歌德GS1000和PS1000等同样价格达到和超过1000美金的顶级耳机.观察这些顶级耳机,我们可以看到欧美厂家的顶级耳机,基本都保持了开放式的设计,以获得最为自然的声场表现,而日系厂家,则坚持以封闭式设计为主流,比如铁三角的顶级耳机型号,W2002、L3000、W5000、W3000ANV,天龙的D5000、D7000,Fostex的TH900等,全部采用了封闭式的设计.索尼由于公司策略的调整,近年来没有再把产品研发的重心摆在Hi-Fi和Hi-End级制品上,所以近年没有推出什么顶级水准的耳机.
有一点是颇有意思的,按说高保真耳机相对于喇叭来说,最大的优点之一是"失真度低"--耳机由于振动系统质量轻,失真度比起喇叭来要低上至少一个数量级.但如果有些人据此认为顶级耳机的失真度都很低,因此声音应该是差不多的,那就完全大错特错!前面所列举的那些各个厂牌的顶级耳机,失真度指标确实都很低,但听感完全不同,各自特性鲜明.森海、拜亚、歌德、天龙、铁三角、Fostex,这些厂家的顶级耳机,各有各的音色和声音特征,彼此完全不象!这说明什么道理呢?无非是说明重播器材的失真度指标再低,也不等于声音就都一样了.Hi-Fi器材的声音,千姿百态,完全不是失真度指标所能概括和描述出来的.哪怕一副耳机的失真度指标都低于测量器材的下限了,测不出来了,人耳还是能听出它的自身声音特色.
总的来说,由于耳机的振动系统质量很轻、瞬态响应极好,而且播放时振膜紧贴着人耳,所以耳机听音的最大优势是清晰度、瞬态、透明度,这些确实是高档喇叭也难以媲美的.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理性地牢记耳机听音的局限--低频不够真实自然、声场表现不如喇叭.即使是前述的那些顶级耳机,也不能摆脱这些局限性.所以对耳机听音,还是不能太理想化地看待.那些认为顶级耳机的声音就极其中性了、或者认为顶级耳机在声音表现方面就没有局限性的看法,都是完全错误的.
旗舰耳机思考-大黄
旗舰耳机,已经不再是几个耳机的代名词了.曾经几何,耳机的发烧世界还被三大品牌统领的时代,旗舰耳机就意味着森海,拜亚,akg.而今天,除了传统的巨人们依然不断的推出新品,新品牌的诞生以及传统音响品牌的加入,都让耳机市场格外红火,而旗舰耳机已经成为了一种特指.每个品牌旗下最贵最能代表品牌的一款产品,会被尊称为旗舰.但是旗舰就耳机一定声音旗舰么,这可是见仁见智的.
玩耳机十几年,从过去的HD600,DT880时代一步一步走来,确实是气象万千.值得肯定的是,旗舰耳机的素质都在大踏步的前进着,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价格大幅度爬升.以前一款旗舰级别的产品,大多在2k到3k人民币之间,现在不上万八千的旗舰反而凤毛麟角.不过看看他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也许能够理解耳机发展的趋势.
上一代旗舰的耳机素质放在现在也就是个中等偏上水平,而且基本都是高阻抗.这一代旗舰则是高低各半,而且素质大幅度爬升,可以说发烧耳机从以前的dvd时代,进入到了现在的蓝光时代.(拿这个打比方耳机解析力和信息量的提升幅度)也难怪价格会水涨船高了.我个人的看法,技术是在这10年大大的进步了,不过发烧耳机的艺术性,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增长.就拿森海HD800来说,在声学和扬声器技术上,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听感,很多人对于800的喜好甚至不如HD600,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纯技术的长进可以推动耳机市场的繁荣和发展,但是对于成熟发烧友群体的刺激,却远远小于那些刚刚入门的新手.耳机是用来听音乐的,除了器材的搭配学问外.耳机本身承载的音乐理念也是耳机内在性价值的重要体现,可悲的是,在这个耳机市场突飞猛进的今天,我看到了很多产品的苍白无力,没有声音信念的纯技术声音,是最为苍凉的死亡之音.虽然很多发烧友都想去追求无染色的还原.但是这是不存在的,任何性质的还原都有风格和染色存在,他们之间是有高下之分的.发烧友该做的是去选择自己的喜好,而不是排斥演绎.很多商家宣扬错误思想,利用很多新人的一知半解去忽悠高端耳机产品,这让现在的旗舰耳机承载的文化概念正逐步往土豪耳机转变.
这应该是一种发烧界的悲哀,以价论声的恶习不但没有杜绝,反而在高速发展的当下日益盛行,这就从某方面促成了旗舰耳机的价格越来越不靠谱,特别是今年出现的某款标价将近4万的耳机产品.我更多将其理解为一种品牌宣传的噱头,而不是真心的想推出一款改朝换代的耳机作品.
作为一名发烧友,我很悲观的觉得,耳机的文化价值越来越淡,以前以文会友,谈论不同耳机不同声音观念,思考不同音乐的时代已经消失.
写在最后:
对于耳机的高端化发展,可以看见圈内的这几位老烧们所持的观点还是拥有很大不同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见他们几位所从事的行业不同,所发烧友的经历不同,对于声音的理解也是不同的.耳机向着高端化发展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表现出人们对于高端耳机需求的增多,对于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这是好事.但声音本就很主观,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对其价值的权衡也自然是拥有差别的,值与不值大家心里应该有一个自己的权衡标准.
hifi,hifi耳机,hifi音响,hifiDIY,hifi器材,耳机推荐,音箱推荐,Hi-Fi粉丝团,hififn
Hi-Fi粉丝团 www.hififn.com,hifi器材推荐网络平台,这里有全面的hifi行业资讯,hifi知识资料,hifi配件参数,hifi器材DIY创意与改装教程,hifi耳机音响评测等资讯!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